信息化和網絡經濟代償帶來的影響越來越直觀,但在統計數據中卻往往看不出來。
  理論上用“索洛悖論”概括信用卡代償這種現象:“計算機到處都看得見,就是在生產率統計中看不見”。
  “在生產率統計中看不見”的原因,以往多有探究,最新一個猜想是,信息化產出可能屬於“整合負債未觀測經濟”。意思是,並非沒有產出,而是沒有被觀測到。為此需要改進測評方法。
  根據OECD《未觀測經濟測算手冊》的定義,未觀測經濟是指“包括在SNA(國民賬戶核算體系,核心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編者註)生信用貸款產範圍之內,但由於各種原因從官方統計數據中遺漏的所有生產活動”。
  信息化和網絡經濟的影響被官方統計數據遺漏,倒不像以逃稅為目的的非膠原蛋白法生產、地下生產那樣,是生產者刻意隱瞞的結果,而與經濟、統計方法上的缺陷直接有關。
  美國經濟學家布魯克發現,美國經濟在1973年前後生產率整體的下降,正好發生在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時期。他證明,服務業的興起會伴隨經濟統計中生產率指標下降,這是因為,差異化是服務的主要產出,而差異化沒有被經濟統計觀測。
  為此,布魯克嘗試改變觀測方法,“檢測這種可以被稱為‘產品差異化’的間接服務要素的實質,並且揭示這種要素與信息之間的聯繫”。布魯克對1950年到1990年美國私營部門的數據進行實測發現:“1950到1973年是一個生產率快速增長的時期,伴隨著相對緩慢的產品差異化增長以及信息技術應用。然而到了1973年之後,情況被完全反轉了,生產率增長明顯變緩,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應用和產品差異化的同時突然加速。”
  謎底揭開了。GDP統計的是數量和價格的乘積,而遺漏了品種。GDP測的是量,而不是質,因此無法直接反映生活品質的提高。對GDP統計來說,全國人民只穿三種樣式的衣服,與穿三千種樣式的衣服,只要GDP相等,就沒有任何區別。質的提高顯然被忽略了。
  信息化和網絡經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低成本差異化。但對差異化帶來的福利的測度,是傳統方法的盲點。差異化主要是質的變化,這一點在GDP中體現不出來。因此當經濟發展將資源投向從註重量,轉向註重質時,GDP會有一個降速現象。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與美國1973年的形勢相近,正處在製造業向服務業的升級中。從傳統觀點看,如果我國GDP增速從10%降到7%,是負面的;但從未觀測經濟角度,改進測度方法後,有可能看出其中正面的意義,因為其中包含未觀測的質的提高。人們與其為將來10%降到7%擔心,不如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帶來的大於3%的未被觀測經濟的增加,而感到高興。
  信息化和網絡經濟還有其他特征,使它成為SNA標準意義上的未觀測經濟。包括非正規部門生產、為自身最終使用的住戶生產等。
  讓我用一個真實故事說明。江蘇沙集鎮前任書記黃浩親口對我說,他到任前,聽說那裡盛行搶劫。但到任後,還沒來得及治理,騎摩托搶劫就奇怪消失了。他一瞭解,原來那裡農民自發興起電子商務,人手不夠用,最後一批吸納就業的,就是從事搶劫的兩勞釋放人員。這些兩勞釋放人員自從把自己的命運同信息化和網絡經濟聯繫在一起後,日理萬機,實在抽不出時間來破壞社會治安。沙集鎮就這樣活活成了和諧社會。
  事實上,在這過程中,沙集鎮的GDP並沒有提高多少。但從未觀測經濟角度看,這裡發生了深刻的結構變化。農民在家辦公,通過非正規部門生產和為自身最終使用的住戶生產,安居樂業,幸福美滿,帶來以往只有通過稅收轉移支付才能獲得的社會福利效果。
  信息化帶來的“未觀測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我們不應因為它無形,而忽略它。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周刊》主編)
  (原標題:互聯網未被觀測到的“數字紅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m34jmjub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